首页 云币交易所平台文章正文

青岩:“精打细算”的石头城

云币交易所平台 2025年11月11日 17:16 3 Connor

青岩古镇,位于贵州中部,距贵阳市29千米,素有贵阳 “南大门”之称,是兵力调度、粮草转运的关键节点。险峻地势与咽喉要道的区位,使它成为西南边陲的军事要塞与商贸驿站。

展开全文

初代“旅行博主”徐霞客在此打卡

早在300多年前,沿着石桥走进青岩的,是来古镇的第一位“旅行博主”——徐霞客。从青岩桥南行半里,徐霞客来到北城门,发现“其城新建,旧纡而东,今折其东隅而西就尖峰之上,城中颇有瓦楼阛阓街市焉”。此时,为明崇祯十一年(公元1638年),正是青岩古镇由土城改建为石城的那一年。徐霞客遇到的青岩,是一座崭新而繁华的城镇。

徐霞客路过青岩并非偶然,从黔南北上贵阳,川黔驿道是必经之路,这条古驿道也是茶马古道的重要支脉。古时贵州不产盐,川黔古道成为川盐入黔的要道。

迷宫般的街巷暗藏军事密码

对于当地的孩子们来说,青岩的街巷是最好的捉迷藏场地,而初来乍到的游客,却不免迷失在蜿蜒的街巷与突如其来的转角之中。

青岩设东、南、西、北4个城门。4条主街以及大小26条街巷几乎没有直线,呈外环射线状分布。小镇空间变化丰富,既有平面的旋转,又有地形高低差异,平面与立体变换相交错。

自明洪武十一年兴建百户所,此后出于军事防御,青岩古镇在近300年的时间里由土城扩建为石城,其格局一直保留至今。设想当年,即便外敌攻入城内,进入街巷后也很容易遭到伏击,由此成就了数百年来易守难攻的传奇。

“硬核”豆腐竟是打仗守城秘器

豆腐是青岩人每天早上的重头戏。从豆腐圆子、米豆腐到脚板皮,青岩的豆腐做法花样百出。如此钟爱豆腐,源于黄豆耐储存的特性。晒干的黄豆储藏3年仍可食用,做成豆腐后既能保证风味,又能提供植物蛋白、维生素和纤维素,是守城时的极佳食材。

除了豆腐,青岩的鸡辣角、干盐菜和各式卤味也都便于储存。有了城内水源保障,加上豆腐、干菜储备,即便被围城数日,家家也能做出丰盛饭菜。如今,大多商户和游客已不了解屯兵往事,但数百年前的历史通过味觉记忆悄然延续。

一座万寿宫装下江西人的“朋友圈”

万寿宫,位于青岩西街,乾隆四十三年建造。进入山门,是一座坐北向南、面阔3间的戏台。据记载,青岩古镇仅5.8平方公里的面积,却曾有11座戏台。为何庙宇之中建有戏台?事实上,它们更为重要的功能是作为地方会馆而存在。

古镇老居民都知道,万寿宫即为江西会馆,寿佛寺为湖南会馆,川祖庙为四川会馆。明清时期,大批来自江西、湖南、四川等地的汉民商客来到青岩做生意,为了方便同乡同行集会,纷纷兴建会馆。

青岩民居则更大程度保留了不同地域的建筑特色。漫步青岩,你能见到类似徽派建筑高耸的防火山墙和镂雕,江南流行的腰门和美人靠,屯堡风格的石砌八字朝门、青石板路与石墙,还有西南少数民族民居多见的吊脚楼。不同地域特征的多元建筑文化济济一堂,互相融合、演化。

惜字塔下藏有小镇最“卷”文风

在青岩古镇中心,有一座朴实无华的小塔。 其名“字葬塔”,又名“惜字塔”。在青岩的传统里,每一张写过字的纸都值得尊重,不能随意丢弃。中国民间对于惜字,有“火化成蝶”的美丽传说,人们认为每一个字被焚化时都会化作蝴蝶,飞到天上告知仓颉,人们没有辜负他造字的艰辛。

到了暑期,即将升学的孩子都会来到状元故居,沾沾喜气。清光绪十二年(公元1886年),青岩人赵以炯大魁天下,成为云南贵州两省自科举以来的第一位文状元。

赵氏家族近400年前从湖南长沙、湘潭来到青岩,因木炭和盐运生意起家,很快成为青岩最有名望的大家族之一。贵州开科后,仅青岩赵氏一门,就出了50多个秀才、28个举人、6个进士。青岩文昌阁背后有一片空地,曾经,这里占地18栋建筑的土司衙门被赵氏等三大家族收归为小镇公学——青岩书院,全镇百姓的子弟,都能到这里读书。

从戍卫边疆的军屯,到繁忙的商业集镇,再到书香四溢的文化名镇,600年的时间,青岩以开放包容的态度迎接着每一个愿意留下的过客。

《人文名镇·贵州青岩》将于11月11日在CCTV-1央视综合频道18:20档播出,央视频、央视网同步播出。

来源:央视一套

标签: 青岩 石头城 精打细算

发表评论

云币交易所_云币交易所官网_云币交易所平台 备案号:川ICP备6666666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