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江苏高速】省交通综合执法局:10月2日10:00,目前,全省高速公路总体运行平稳,通行秩序良好。受假期出行影响,部分路段车流量较大,有阶段性车多缓行...
姜维对魏作战方式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,并未取得较大战果
在真实的历史中,姜维北伐只是取得了一些局部胜利,好几次重要战役都是大败亏输 。 论出兵次数,他比诸葛亮有过之无不及;论取得的战果,他不如诸葛亮。
魏齐王曹芳嘉平五年(253年),蜀汉大将军费祎在一次酒宴上被曹魏降将郭循刺杀,军权遂落到卫将军姜维手中,于是姜维便按恩师诸葛亮在世时惯用的套路,开始频繁用兵,一次次向曹魏边境发起大规模进攻。
诸葛亮死后,由蒋琬、费祎相继执政。蒋、费一改诸葛亮连年用兵的做法,采取对内休养生息、保境安民,对外结好东吴的平和政策,基本维持了诸葛亮身后蜀汉小朝廷的安定局面。
只可惜,蒋琬是个病秧子,执政仅几年后就病死了,费祎接班后延续蒋琬政策,不料7年后又被郭循刺杀,大权遂被姜维掌控。
姜维独揽蜀汉军政大权后,全盘承袭了诸葛亮穷兵黩武的军事政策,十一伐(小说为九伐,《三国志》记载十一伐)中原,胜少败多。
姜维
众所周知,当年刘备破格攫拔魏延镇守汉中,魏延将守军主要兵力都摆放在汉中外围,魏军若来攻,受到蜀汉外围守军四面牵制,无法集中力量发起猛攻,所以轻易攻不进来。兴势山战役,蜀将王平之所以能大挫曹魏大将军曹爽的进攻,就是因为坚持了这个原则。姜维掌军权后,却认为此法虽可御敌,却无法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。所以他进驻汉中后一改魏延的作战思路,用“敛兵聚谷”法取代了魏延已经屡被证明有效的“守险不守陴”、分散敌军进攻张力之法。
所谓的“敛兵聚谷”,就是把外围防守兵力全部撤回汉中,等于放弃外围,将重兵屯于汉、乐二城,再坚壁清野,诱敌深入, 魏军却很难越过二城攻入平原地区。随后再派小股精悍蜀军不断袭扰魏军,待魏军久战疲惫,粮草即将耗尽,被迫撤军时,再集中优势兵力大举出击,团灭敌军。姜维将汉中外围守军全部撤回,命胡济、蒋斌守汉城,王含守乐城,为万无一失,他还在安西、建威等地修筑了防御工事。
姜维的作战思路乍一看很有道理,仔细推敲却有很多漏洞。大家知道,蜀军善于山地作战,而魏军则长于骑战,论机动能力与作战效率,魏军远强于蜀军。姜维的做法是以己之短,攻敌之长。事实是,姜维擅自将外围防御兵力撤掉,使汉中门户洞开,魏军的骑兵没了掣肘,可轻易大举攻入,而蜀军的优势兵力全部放在汉、乐二城 ,基本上没了战略纵深。如果汉、乐防线被敌军撕开一个口子,整个防线就立马随之崩溃了。
展开全文
钟会
果然,钟会、邓艾率大军攻伐蜀汉时,因蜀军外围兵力全部收缩回汉、乐二城,魏军骑兵得以长驱直入。钟会统大军攻汉中时,只命部将荀恺、李辅各率一万人马将汉、乐二城团团包围,却围而不打。钟会自己却率主力绕过二城,西出阳安关,直扑汉中而去。
之后的战争进程证明,正是由于汉、乐二城的失守,使汉中顿失屏障,直接导致汉中沦陷。
随着汉、乐防线不攻自破,钟会得以屯兵剑阁,与姜维对峙,为邓艾从容地寻找入蜀捷径赢得了时间。如果汉中没有易手,邓艾绝无可能那么顺利地偷渡阴平险道,假如邓艾没有偷渡阴平,蜀汉凭借山川雄固,实力未损,也不会那么迅速地覆亡了。
魏延守汉中,守了十几年,可谓水泼不进,守得固若金汤;而姜维接手后大搞所谓的新军事变革,不久就丢掉了汉中这个战略要地,还引发多米诺连锁效应,使蜀汉迅速房倒屋塌。
再看看姜维十一伐中原所取得的战绩。魏高贵乡公曹髦正元二年(255年),姜维率一万军队突然进攻狄道(今甘肃临洮),击败魏将陈泰,并将另一员魏将王经围困于狄道城。司马昭派大将邓艾和陈泰合力救援狄道城,击败姜维,姜维被迫引军退守钟提(甘肃成县)。
邓艾
次年正月,姜维晋升蜀汉大将军。七月,姜维再出祁山,因镇西将军胡济没有按时抵达,姜维军在上珪段谷(甘肃天水附近)被邓艾打得几乎全军覆没,士卒差不多伤亡殆尽 ,十不存一,蜀汉遍地新坟, 几乎家家披麻戴孝,引发蜀民强烈不满。
据史料记载,蜀汉当时户籍人口仅有28万户,计男女94万人,却奉养官吏、军队142000余,平均每两户就要供养一个官兵。如此沉重的负担,姜维仍要不断出兵攻伐曹魏,焉得不败? 姜维共发动11次北伐作战,却胜少负多,和老师诸葛亮一样,未得曹魏尺寸土地不说,还落得个国家衰弊,军士伤亡惨重,民众不堪重负, 怨声载道, 随之也加速了蜀汉灭亡的步伐。
到甘露三年(258年)前后,蜀汉朝内大权逐渐被宦官黄皓把持,黄皓想用其心腹右大将军闫宇替代姜维,姜维危惧,便长期统兵在外避祸,屯驻于沓中( 今青海甘肃交界处)长期不敢回成都。
景元四年(263年)3月,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。姜维率军与钟会相持于剑阁,钟会屡攻不克。邓艾另辟蹊径,率万余精锐翻越700里阴平险道,经江油直捣雒城,在绵竹击溃诸葛瞻,然后出敌不意南下成都。魏军兵临城下,使蜀汉朝野上下大为震恐,一片混乱,守军不听调度,百姓纷纷外逃,不可禁止,刘禅慌忙召集众臣商量对策,有主张逃往东吴寻求庇护的,有主张逃往南中(今云南)的,光禄大夫谯周则力主投降曹魏,之后,刘禅采纳谯周的建议,决定献城迎降。
姜维在剑阁得悉诸葛瞻败死绵竹,但不知道朝中实情,遂引军撤出剑阁雄关,退往巴郡(重庆巴县),钟会率大军紧追不舍,一直追到涪城,并派偏将胡烈率部继续追击,逃亡途中,姜维接到了刘禅命其投降钟会的敕令,便会合廖化、张翼、董厥诸军赴东道一起投降了钟会。蜀汉将士接到投降命令后,纷纷拔刀斫石 ,以发泄心中的不满与愤懑。
至此,立国42年的蜀汉名实俱亡。
相关文章



发表评论